期刊信息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
ISSN:0257-5914
CN:11-1009/I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0.283217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中国文学
期刊热词:
专题研究
将畲族元素融入数学课堂的一些尝试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与朋友闲聊时,朋友无意间说起自己年幼的女儿看到奶奶在洗衣服,居然冒出了一句让大人都意想不到的话:“衣服在喝水!”笔者一边感叹这个孩子的高情商,一边在心里想:孩子脑
与朋友闲聊时,朋友无意间说起自己年幼的女儿看到奶奶在洗衣服,居然冒出了一句让大人都意想不到的话:“衣服在喝水!”笔者一边感叹这个孩子的高情商,一边在心里想:孩子脑海中的世界真美好,想象力多重要呀!其实教师的教学何尝不需要想象力呢?灵活运用生活素材、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乐于参与的动态艺术盛宴,也是笔者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毕生追求。
一、将畲族元素融入数学课堂的缘起
都说数学和文学是相通的,因为它们一起经历了时间的锤炼和历史的变迁。曾看过一个有趣的故事:1953 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途中,华罗庚以“三强韩赵魏”为上联,无人以对,华罗庚只好自对下联“九章勾股弦”。这里的“三强”是双关语,一是指团长钱三强,二是指战国时代的三强国韩赵魏。“九章”也是双关语,一是指团员赵九章,二是指我国古代名著《九章》。由此看来,不管是数学学习还是数学教学都要注重文学修养的积累。而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悠久、传统优良、博大精深,其中,民族数学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数学教师的青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数学文化,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幸在畲族文化氛围浓郁的学校执教,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沐浴在畲文化的气息里,如此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条件,使笔者萌生了将畲族元素融入数学课堂的想法。
二、挖掘畲族元素,多方尝试
1.畲族语言融入数学课堂
畲族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笔者称之为畲语。学校里,畲族教师和学生用畲语对话,经常让包括笔者在内的汉族教师感觉是“牛听弹琴”,不知所云。但是畲语呢哝的腔调传递出的特殊韵味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老师读作“老苏”,同学读作“腾吼”,教室读作“高塞”……简单词汇的发音学习对我们来说算是能力所及,而对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用却是这能力所及的效能最大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以及生成性资源。而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畲语不正是其中难能可贵的环境资源吗?那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遵从学生的情感意愿,在数学课堂中适当融入畲语未尝不可。于是,笔者开始慢慢摸索。例如:“兄括!腾吼门豪!”(上课!同学们好!),一节有趣的数学课在亲切熟悉的氛围中开始了。“娘七娘七台黑板”(眼睛眼睛看黑板),瞬间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兄鳖或隆凿塞有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熟悉的语言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记忆位置和方向。“一你三息嗯绿七掰九朽八千慢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亲切熟悉的语言减少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学生在背诵乘法口诀、认识数位时,相应的畲语便能发挥巨大作用。
2.畲族图腾点缀数学课堂
古时候,人们经常将某种动植物的具体形象象征化,用以团结集体。当这种动植物的形象成为某个集体的标识之后,即经历了神圣化的过程,它也就成了这个集体的图腾,而对图腾的信仰会对这个集体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与畲族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有关,畲族图腾是以“鸡”为原型,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演化成集百鸟之精华于一身的凤凰。因此,畲族人对凤凰的崇拜之情在图腾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给笔者的数学课堂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笔者从畲族建筑、服饰中收集了一系列凤凰图腾和具有畲族民族特色的图案(如下图第一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这些熟悉无比的图案,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对称轴的画法。值得说明的是,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不同的字体会导致某些字有时是轴对称图形,有时却不是,如下图第二行中的“畲”字。
又如,教学人教版教材六年级“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笔者从学校文化墙上拍下一组图片,并设计了一道题目:请你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并连一连。
这道题目的设计意图有三个,一是让学生从①和③颜色不同但形状相同中明白图形形状与颜色无关,从②和⑥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中感受形状和大小无关,从而为接下来教学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形状不变,大小发生改变做铺垫;二是培养学生耐心和敢于挑战的品质,不要因为图形看起来复杂就产生畏难情绪;三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以及数学的美。
文章来源:《文学遗产》 网址: http://www.wxyczzs.cn/qikandaodu/2020/1221/398.html